急诊取栓 大脑中动脉 双支架
内容目录
病史简介
这是一位中年女性,有糖尿病,心律失常房颤,冠脉狭窄,风湿性心脏病,高血压等问题,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药物,降压药,降糖药等等。
她发病前一晚11点上床睡觉前无任何异常,早上九点被家属发现左侧上肢无力,言语欠清,可行走,然后症状加重,家属立刻送医。
抵院检查过程
患者抵院后,意识清楚,NIHSS评分8分(构音欠清1分,面瘫1分,左上肢3分,左下肢3分)。平扫CT未发现脑出血,右侧基底核附近有低密度病灶,ASPECT评分约为6-7分。
图片:抵院初始CT
因为患者卒中发生时间不明确,安排MRA,DWI序列发现基底核/脑岛/M1 三个区域有梗死迹象,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,因此有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指证,立刻送往介入室接受取栓治疗。
图片:术前核磁共振
介入取栓过程
本院大部份取栓治疗都在插管全身麻醉底下进行,本患者也不例外,在10-15分钟的前置准备后,插管成功开始取栓治疗。整个取栓过程叙述如下:
- 右侧股动脉穿刺,8F短鞘。
- 泥鳅导丝,125cm5F多功能诊断管,90cm6F Cook长鞘,同轴技术安全导引长鞘到右侧颈内动脉。
- 造影明确闭塞位置(右侧大脑中动脉)。
- Transend导丝搭配Microvention Headway 21导管与通桥6F 125cm中间导管,微导管穿通血栓到远端行微导管造影,造影提示远端有侧枝循环(造影剂慢慢被稀释掉),之后再导引中间导管靠近血栓。
- 中间导管接触血栓后,移除Y阀,没有回血即刻确定接触血栓,使用可锁定50ml 注射器负压抽吸60秒,而后缓慢撤下中间导管。
- 撤下中间导管过程,在导管头端退至眼动脉以下时,失去负压,血液涌至注射器。造影提示血栓仍然在同一位置。
- 考虑血栓可能不易取下,为追求最快时间开通,试试双支架开通。
- 因为中间导管只能容纳两条微导管(17/21各一条),双支架需要两条21系列微导管,所以必须「发挥创意」,例如先到位一条Headway21微导管与一条长导丝,二者到位后,第一个支架经由Headway21导管释放,而后再将ev3 Rebar微导管沿着导丝到位,再将第二个支架经由Rebar微导管释放。
- 第一个支架Solitaire 6-30顺利释放,血流顺利重新建立。
- 第二个支架通桥6-30也顺利释放,血栓位置不变。
- 双支架开始下撤,过程中持续造影,确定血栓被带出来。靠近眼动脉时,中间导管滴注取下,接上负压抽吸,中间导管与双支架收入长鞘,撤出体内。
- 长鞘接上注射器负压抽吸,确定没有血栓在长鞘管内,才继续接上造影管造影。
- 患者脑血管完全畅通,达成mTICI 3的结果。
图片:血栓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
图片:双支架(红色Solitaire 6-30,绿色通桥6-30)
图片:取出的血栓(绿色箭头),双支架(蓝色箭头),取栓导管(黄色箭头)
手术结束后,不醒麻醉,DyNA CT确认无出血,到监护室严格控制血压,缓慢清醒。隔日清晨复查CT,未发现任何出血,术后CT与术前CT状况类似。患者第二天拔呼吸管,意识清楚,左侧肢体肌力三级,转出神经重症监护室到病房,后续完善心脏检查,针对性治疗房颤。
图片:术后CT
患者术后第三天已经可以下床自己行走,左手力气也恢复了,手术一周后康复出院。
手术视频
术后检讨
- 现在大部份的取栓手术,都要求规范操作,一致的流程。8F短鞘搭配6F长鞘或8F指引管,9F短鞘搭配8F或9F 球囊指引管。导管内最好搭配125cm多功能造影管,便利超选弓上血管。
- 指引管/长鞘/BGC管到位后,使用6F中间导管作为抽吸管或球囊扩张导管的通道,使用21系列微导管与微导丝,便利中间管到位。如果遇到血管迂曲,考虑中间导管塑形。
- 微导管穿过血栓后先行微导管造影,确定血管未破裂,微导管未造成血管损伤,同时评估侧枝循环状态(造影剂远端消失速度)
- 中间导管接触血栓,First pass 抽吸。
- Second pass:再一次抽吸或支架取栓,如果过微导管微导丝时对血栓质地有疑问,则依据医生经验,考虑球囊扩张,双支架,等等变通手段。
- 回头考虑,这患者的血栓,可能单支架就可以完成任务取通,是否有必要使用双支架不无疑问。支架与导管抽吸比较,容易导致血管损伤,双支架当然风险性会更高。手术医生自我检讨后,认为当下导管抽吸血栓的过程感受不佳,当时的情绪倾向认定支架可能也无济于事,所以紧急状况下决定立刻使用双支架,提升取栓效率,缩短缺血时间。幸好患者整个手术过程顺利,结果完美,,但是就事论事,仍不建议第一时间即采用双支架取栓。